巧克力囊腫成因及治療方式

by stud50221@gmail.com

什麼是巧克力囊腫? 吃了什麼、做了什麼才會得到嗎? 可以根治嗎?


巧克力囊腫=子宮內膜異位症(良性疾病)

原本應該生長在子宮內的內膜細胞錯跑到了卵巢,每當進入經期,正常的內膜會因子宮收縮而排出,但異位的內膜在卵巢內無法順利排出,久而久之就累積在了卵巢。如若弄破囊腫,這些氧化的黑色物質就會像巧克力泉湧出故有了巧克力囊腫一詞。內膜異位最常見的是在卵巢,其次為子宮肌肉層。但亦可能異位到腹腔、膀胱、腸道等。

成因及症狀

婦產科烏烏醫師在《無框身體》提到巧克力囊腫產生的2種理論。

  1. 基因突變導致免疫細胞無法正確辨識出異位的內膜,無法消滅,因而形成內膜異位症。
  2. 內膜組織早在胚胎時期就已經跑到卵巢內,等到青春期賀爾蒙刺激才開始發病。

不管是哪種理論可得知,產生巧克力囊腫與吃什麼、做什麼無關,請不要責怪自己也不要責怪身旁女性朋友。

最常見的症狀是嚴重經痛。排卵後異位的內膜會開始增厚而脹痛,如果範圍大沾黏到骨盆也會造成骨盆腔疼痛。在正常情況下,巧克力囊腫會因每次經期產生的賀爾蒙刺激越來越大,直到停經。在我發現有巧克力囊腫之前,經期前一周腹部就會開始脹痛,月經來潮前三天一定要吃止痛藥才有辦法正常工作。

巧克力囊腫症狀包含:

  • 經痛
  • 骨盆腔發炎
  • 不孕症
  • 性行為疼痛
  • 巧克力囊腫月經紊亂

治療方式

  1. 懷孕:最自然的方式。懷孕後就不需要賀爾蒙的刺激造成排卵,所以巧克力囊腫就不會繼續變大,甚至會慢慢萎縮,這也是醫生請我先積極懷孕的原因。
  2. 抗雌激素藥物治療: 發現時的年紀太小或是沒有懷孕的打算,就會選擇藥物。先停止賀爾蒙的刺激(停經狀態),等到有生育計劃時再停止藥物刺激回到正常的月經週期。
  3. 開刀:一般大於4公分以上才考慮開刀,也是最有效能清除巧克力囊腫的方式(請見另一篇: 從我身體出來的不是寶寶而是巧克力囊腫)。

以個人經驗,我是開刀+藥物控制。因為開刀時才20幾歲,醫生怕復發太快,開刀後打了3劑停經針進入假性停經狀態(一個月一劑)。停經針副作用影響我最多是「熱潮紅」,那時即便台灣寒流,我卻必須開著冷氣睡覺,才不會滿身大汗,時不就會時感覺到身體燥熱。「情緒上的不穩定」比較沒有在我身上發生(老公小命得以保住)。

這大概是我打過最痛的針了,必須先把粉末及液體混和後用針吸出再注射進腹部。因為不容易操作也不敢自己打,我都是選擇回診所請護理師協助,每一次打完都會痛到無法走路。打了這三劑也是我決定不走人工及試管療程,我怕痛也怕打針。

沒有哪種治療方式一定最好,最重要的是好好跟醫生討論面對治療及追蹤!!

歡迎底下跟我分享你的經驗及想法~

You may also like

1 留言

Istanbul plastic surgeon 2024 年 3 月 13 日 - 下午 8:23

Good website

回覆

留言